The systematic extermination of green belt sites (Chinese version only)
綠化帶之死
陳茂波聲稱研究開發郊野公園只是煙幕,真正角力場所,一直都在郊野公園內的「不包括土地」與「綠化帶」的兩種爭奪。2014年之始,去年頻繁爆發的城市問題還未回氣,改劃市鎮綠化帶的城規程序已悄悄啟動!
大埔與屯門在月初率先遭殃。先以林木繁茂的大埔為例,市鎮東面臨海,其餘三方以綠化帶規劃將發展地區包夾,儼如一道天然屏風。綠化帶作為現代主義城市規劃產物,本用以防止城市過度擴張,以免像不少內地城市與第三世界「攤大餅」方式的城市無限延展。如今特區政府自毀大埔綠化屏障,挑出六塊共21.3公頃綠化帶用地改劃建屋,不僅要斬去整個維園般大的大埔林地,亦等同把香港新市鎮綠化帶的地政傳統宣判死刑。
這種規劃風尚源於戰後幾位英國大規劃師普及全球,有其重要存在意義,同時,發展公屋用地解決最急切的居住需要屬無可口非,且公屋用地對解決住屋問題效益較高,一塊6.5公頃的大埔用地已能提供5,800單位,避免如私樓炒賣,浪費土地資源。但六塊地中有五塊共14.8公頃用作私樓豪宅,公私營房屋土地比例是3:7,若伐去林木是為了建商品豪宅,政府有何公眾利益的理由說服我們出讓綠化帶,還嫌空氣質素不夠差勁嗎?
陳劍青 (Chan Kim Ching)
本土研究社成員 (Member of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)
2014年1月20日
本文於2014年1月20日在《晴報》刊登。
Facebook Comments
Recent Posts